10年前成型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用了10年的发展,成型机和3D打印机在国内已经初具雏形,但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很多高校的工程设计方面还是没有成型机的身影了。随着成型机的发展和普及,以及高校设备的突击式的扩展,国内很多高校都先后采购了成型机。据不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一类的理工类院校拥有成型机的占到了50%以上,二类和专科类院校也占到了20%左右。其实这一状况按说起来也不是很差的,但是跟国外的普及度来比,中国还是属于蒙昧时期。那阻碍成型机在高校普及的原因具体是什么了,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下。
应该说,理工类院校拥有成型机的比例已经相当可观,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成型机在高校中的实际使用率非常低,设备闲置情况非常严重。其中,50%以上是完全闲置,成型机自从采购回来后就一直没运行过;40%是偶尔运行,一年之中不**过5次开机;只有10%的是经常运行,充分在教学和科研中使用。
造成成型机如此低利用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方面造成的:
1、配套课程没跟上
很多高校在采购成型机的初衷不是很明确,很大程度上是突击使用资金和跟风所造成的,在采购成型机之前并没有明确设备采购回去后是如何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中。
2、运行成本高昂
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支持采用的是分离式的,一笔资金下来后,该资金往往只能用于采购设备,而后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必须由该学校自己承担,而设备使用人在后期向学校申请运行费和维护费用时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而在采购成型机之前的调研中,一方面是没有考虑的运行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商家刻意隐瞒了高昂运行成本的真相,往往以偏概全来误导采购人。当学校把设备采购回去之后的使用中,才发现设备的运行成本非常高昂,基本上达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所以只好把设备闲置在那里。
综上所述,建议高校在采购成型机之前,一定要做好课程配置和运行成本调研的工作,否则不可避免的出现花了大笔资金采购回去睡觉的设备。